欢迎您访问天府财经!影响有影响力的人
  • 与管清友面对面 | 地产能否企稳 消费能否激活?微信客服
  • 与管清友面对面 | 地产能否企稳 消费能否激活?微信公众号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天府智库 > 正文

与管清友面对面 | 地产能否企稳 消费能否激活?

潘谈2023-04-2418,140
“大运河或者漕运的衰落,不是因为船不好,也不是因为水道淤积,而是因为海运。打败你的不是你的同行,是这个时代。” […]

“大运河或者漕运的衰落,不是因为船不好,也不是因为水道淤积,而是因为海运。打败你的不是你的同行,是这个时代。”

地产“春天“没有持续性?


2023年第一季度,成都新房、二手房房价以涨幅第一位列全国排行榜榜首。

成都再次展现了网红城市的魅力,人口虹吸效应的强大。存在即合理,无疑成都的发展前景,人居环境,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士认可。外地购买成都房的比例超过了80%,而成都本地人只有17%多一点。

但像成都这样的城市,全国有几个?成都房价的上涨,是不是全国房地产市场进入全面复苏?情况似乎没有那么乐观。

管清友,是金融研究院的院长、首席经济学家、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理事。他在接受《天府财经》采访中,谈到了对房地产市场近期表现,以及外贸现状,消费困境等问题的看法。

他说:今年1-2月份,包括3月份的高频数据,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征:一线、新一线城市的房地产成交快速恢复,挂牌量恢复得也非常快。

但从全国的情况来看,整体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恢复其实并不尽如人意。这种分化的状态我认为还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。

进入4月份以来,包括成都前两周的表现,房地产整体已出现回落的状态。在经历了一波刚需改善释放之后,房地产的整体情况又归于两极分化。

出现小阳春的城市,恢复的色彩在减弱;没有出现小阳春的城市,恐怕不会再出现小阳春了。

整体上,目前最乐观的预计是,今年房地产会恢复到零增长。有的读者可能会觉得这一点很反常识——零增长不是很差的数据吗?但此前,房地产行业自2022年1月就处于负增长状态。

“总体上,房地产对2023年经济增长的作用就是不拖累——能够实现零增长,已经是非常好的成绩单了。”管清友表示。

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房地产指数只是基于全国表现比较好的70个城市,加上那些不在此列的四五线城市数据,数据恐怕并没有那么好看。

如今房地产大周期确实变了。未来,我们将处在一个房地产的横盘期,甚至很多城市已经进入了比较长的下行周期。行业本身的分化,也将愈演愈烈。

此前笔者多次说过:房地产重回国民经济支柱地位,是疫后经济恢复的需要。全国各地各种强刺激,包括首付比例下调、房贷利率降到史上最低,有小阳春实属正常。

但房地产明显进入到下行周期且不可逆。未来除了一线城市或吸引力比较强的新一线城市,其他城市大多数进入阴跌阶段。

而房地产商面临着大洗牌,一部分产品力强的“央国平”与民营企业尚有生存空间,而大多数地产企业要么转行,要么变轨到如代理,租赁,代建公租等民生项目。

对地产行业来说,2019年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,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。2023年或许仍属当中为数不多的好一点的年份。

基建制造稳基面 关键看外贸


从GDP组成项的投资角度来讲,基础建设对投资有明显拉动作用。1-2月份基建投资正增长9.0%,制造业正增长8.1%。

上面说过,房地产开发投资依然处在负增长当中,但是负增长幅度也已经收窄。目前最乐观的预计是,今年房地产会恢复到零增长。

2023年GDP国家设定为5%,是基于2022年3%而设定的,实际的增长率为4%。有的专家认为这个目标过于保守,但在管清友,向松祚等经济学家看来,5%也有难度。

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,即基建,贸易,消费。基建(包括房地产、制造业)起了恢复经济的先锋作用,也是今年GDP的基本盘。能不能实现经济的增长,关键还看贸易与消费。

一季度外贸同比增4.8%。出口5.65万亿元,同比增长8.4%;进口4.24万亿元,同比增长0.2%。总的来看,一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展现了较强韧性,开局稳中向好,为全年实现外贸促稳提质打下了基础。

但近几年来,随着贸易战加剧,2023年一季度中美贸易额1.1万亿元,大幅下滑7%。从世界地缘政治博弈的角度,与欧美日的贸易会呈现出继续下行的趋势。

所以,今年的外贸基本盘关键看东盟。一季度,东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,进出口总值为1.56万亿元,同比增长16.1%,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.8%。

但对东盟的出口半成品占了很大比例,相当于产业在向东盟实现转移,与东盟贸易的持续性需要观察。而俄罗斯受经济体量,俄乌战争的影响,不好评估。非洲经济消费能力制约,稳中有进,但占比还有限。

写这稿的时候,布林肯正在越南访问,除了政治上对越南的拉拢,还有产业链有进一步向越南转移的意图。

事实上,过去我们依靠“中国制造,欧美消费”的模式,推动了外贸的发展。但未来随着中美博弈加深,这个模式无法再持续。管清友表示。

过去我们从事的是中低端生活消费品,比如鞋子、衣服、玩具等低端制造业产品。现在我们出口的主力是新能源汽车,手机、电脑、家电等一定科技含量的产品。

这动了西方高科技工业优势的利益,世界分工进入重新洗盘的阶段。他们不适应,也不允许。这也是逆全球化,国家之间博弈加深的市场因素。

“未来,中国企业可能要更多地走出去,到对方国家进行投资设厂,生产销售,解决对方的失业问题,为对方经济发展形成支持,就地化加大出口。从而形成新的外贸模式。”管清友认为。

在转换期里,一方面先稳住外贸基本盘,比如推动东盟增长,稳住欧盟贸易权重。另一方面,我们必须加强内需的恢复与增长。

那么,怎样拉动内需形成新的增长呢?这个问题的复杂程度与难度不比外贸小。

消费经济是内生增长的唯一选择


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局,中国经济要形成国际、国内双循环。这个定调大概是2019年中国提出来的,不得不说,很有远见与前瞻性。

当我国经济发展一定阶段,改写世界分工体系,世界要想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,就必须构建共生的经济关系。我们终将依托科技与消费来形成竞争力与经济增长。这既是经济规律,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经济的前行方向。 

大疫三年,我国经济自身面临着困境,叠加世界经济衰退,欧美经济通胀,外贸出口困难。3月份中国CPI指数放缓到了0.7%。而3月末的M2余额为281.46万亿,同比增长12.7%,

也就是说中国信贷的总量和结构都出现了改善。所以从流动性方面,中国是持续地宽松和放水的。宽松而消费不足,市场有了通缩的苗头。

官方数据表明中国7亿人负债。如果加上没收入没资产的老年人和青少年儿童,就是14亿人全民负债。印了那么多钱,去了哪里?老百姓手头没钱,刺激消费就是无源之策,不成立。

怎样才能使消费恢复活力?为此,我采访了管清友老师。他认为拉动消费面临着四大难题。

首先是第一次分配上问题很大,就是在政府、企业、居民三者之间,前两者占比过大,老百姓获得太少。企业部分特别指国企,央企。

这点从宏观上一目了然,微观上大家有直观的感受。第一次分配比第三次分配要重要得多。但这是个结构性问题,要解决第一次分配的问题很难,需要强力的政策,甚至需要Z治想象力。

第二个问题国企改革。事实上民营企业才是搞活经济,拉动消费,解决就业的主体。自2009年开始,我国逐步进入了”G进M退“的阶段,现在达到了顶峰。

他们占有了太多的资源。没有国资,国企背景,民营企业很难参与到政府大大小小的项目。就出现了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的现象。民营经济明显出现了对未来没有信心的状况,民间投资形成了趋势性下滑。

所以,不能一味地从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出发,而需要从结构上调和,不至于国有与民营之间失衡。

第三是地方债务的处理问题。地方债出现了很多抛锚,腐败,群众问题。但客观上讲,地方债在推动城市发展,当地经济发展还是有积极作用的。

前很多地方经济因地方债陷入死局,财政部主张“谁家的孩子谁抱”,这可能会有些问题。出了问题,该追责追责,该清查清查。但还是需要从整个经济大局,进行中央层面的统筹解决。这样才能解决城市发展的问题。

第四,农村土地改革。中央也明确指出,没有农村的现代化,就不可能实现中国真正的现代化。在保住粮食安全的基础上,可能到了农村土地进行改革新的历史节点。

城镇化正在加速赶顶,唯有激活农村资源,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,才能形成新的增长动力。这也开启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,从而形成消费经济更扎实的基础。

这四大问题是管清友老师提出来的,作为经济学家,看得到这些问题,也很难有解决问题的方法。因为这需要高层的顶层设计,甚至是要有突破性思维,Z治想象力才行。而且需要时间换空间。

如果说眼下有什么办法可以迅速拉动消费,管清友老师提出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给困难群体,弱势群体发钱。富人的消费边际在递减,大多数居民想消费却没钱。

中国老百姓长期被教育,医疗,住房三座大山压着,这几年疫情失业率高启,没有钱就不可能消费。直接发钱也只是暂时的猛药,从中长期来看,需要解决上述四大问题,中国经济才会有可持续发展。

与管清友面对面 | 地产能否企稳 消费能否激活? - 海报
分享海报
与管清友面对面 | 地产能否企稳 消费能否激活? -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
微信扫一扫

所有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,违规转载法律必究。

举报邮箱:wetime@163.com

相关标签:
0 0 投票数
Article Rating
订阅评论
提醒
guest
0 评论
内联反馈
查看所有评论